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常含重金属、高盐、难降解有机物等,处理需“分级、分质”。工业废水技术主流路线可归纳为三类:生化、物化、膜+蒸发,它们各有适用场景与限制。
一、生化技术
核心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去除可生化有机物(BOD/COD)及氮磷。典型工艺:
活性污泥法:运行成熟,投资和运行费低,但抗冲击弱,剩余污泥多。
MBR(膜生物反应器):将超/微滤膜与好氧池耦合,适合厂区用地紧张或需直接回用的项目;膜污染与能耗是主要制约。
UASB 等厌氧工艺: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先回收沼气,降低运行费,再串好氧保证达标。
生化法运行费低、环境友好,但进水需先去除重金属、抗生素、高盐等生物毒性因子,否则微生物易失活。
二、物化技术
通过沉淀、氧化、吸附、离子交换等手段,实现“快速、靶向”去除。
化学沉淀+絮凝:电镀、冶炼废水处理时因为有重金属,生化性差,所以会先加药剂沉淀重金属,流程简单、占地小,但产生大量含金属污泥需危废处置。
高级氧化(Fenton、臭氧、电催化):产生·OH 把难降解大分子开环,COD 去除率90 %以上,并可提高B/C 比,为后续生化创造条件;缺点是药剂或电耗高,需控制副产盐增长。
吸附/离子交换:对低浓度重金属、色度、微污染物进行“深度捕集”。
整体而言,物化法反应速度快、占地省,对毒性、高盐废水耐受性强,但运行成本高、污泥或废吸附剂后续处理压力大。
三、膜+蒸发组合
当地方要求“零排放”或回用率>85 % 时,该组合成为首选。
膜技术:超滤膜去除胶体,反渗透膜和纳滤膜进行脱盐与浓缩,清水回用,回收率可60-75 %;特种耐污染膜、脉冲反洗等改进,使膜寿命延长到3-5 年。
蒸发结晶:RO 浓液再经MVR 或多效蒸发,水分以蒸馏水形式回收,盐渣减量90 % 以上;MVR 利用二次蒸汽再压缩,能耗仅为传统蒸发的1/2-1/3。
该技术组合适用于水量不大、排放标准极高或污染因子无法外排的场合,如电镀废水处理、煤化工废水处理、油气田废水处理、危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等。
四、技术路线选择建议
先“分类”:按污染物类型把废水分成含重金属、高盐、高有机、含油等不同股,分别预处理,降低交叉干扰。综上,工业废水没有万能工艺,只有“先分类、再分级、经济-技术-管理”三维权衡后的定制方案,才能实现稳定达标与绿色低耗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