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高盐废水的处理是工业废水处理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板块,相较于其他的工业废水来说,高盐废水其实更好进行处理,其工艺路线的设计也基本统一,主要的指标就是去除盐分,达标排放,但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于工业废水资源化的要求不断深入,各地纷纷出台了关于高盐废水回用或零排放的相关要求,特别是在山东区域,针对南水北调的一些沿线煤矿矿井等,提出了更高的处理要求。
一、矿井废水处理政策分析
根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沿线区域内的水污染物排放应当按照《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599-2006)执行,此标准将水中重金属、放射性指标、悬浮物、生化指标、苯酚、农药等列入考核指标。未对含盐量做出要求,矿井水经过净化处理后能够满足排放要求。2014年1月3日,为了控制盐分污染,山东省环保厅联合质监局印发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等4项标准增加全盐量指标限制修改单》的通知,要求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全盐量指标小于1600mg/L。
二、矿井废水处理现状
一般来说矿井废水是地下水由于在地下收到盐层侵袭,其盐分含量较高,实质上是一种受到轻度污染的地下水。而普通的生化、物化方式对于盐分的去除率都不是太理想,传统矿井水处理技术主要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等方式,包括沉淀、过滤、气浮、等预处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技术成本高、设备大、占地面积大、运维难度大等问题。而且采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比如,吨煤开采约产生 1.87m³ 矿井水,仅煤矿开采每年产生的矿井水总量高达约 6.88×10⁹m³,近年来对于废水零排放回用资源化的政策导向也越发明显,零排放是矿井废水处理的大趋势所在,但同时目前的零排放工艺也存在诸多问题。
三、矿井废水零排放处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矿井废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盐分大,而其他污染物较少,跟海水的性质很像,因此一般都采用以海水淡化为基础的“膜系统浓缩+蒸发器蒸发”思路进行处理,然而膜浓缩技术主要是使用反渗透膜在压力驱使下将高矿化水不断浓缩的技术,但是存在着膜表面易污染,影响分离性能,受限于膜材料和结构因素导致的膜浓缩倍数不够;同时传统零排放技术使用蒸发结晶工艺将高盐水中所有离子都转化为结晶盐,但存在着处理成本高、杂盐量大,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解决零排放的关键就在于加强膜的浓缩及抗污染性能,分盐资源化。
四、美峰环境低成本零排放工艺优势
美峰环境MFT-MORE工艺就是对传统矿井高盐废水处理工艺的一次重大革新,不同于以往的拿着工艺套项目,这次是基于对用户痛点的一个深入挖掘和审视,以用户视角来进行工艺的创新和改造,解决最核心的性价比问题,采用特种膜代替传统膜后,浓缩倍数是原本2倍,蒸发量自然减少50%以上,而通过特种纳滤膜的分盐作用,则可以减少70-80%的杂盐量,杂盐处置费用也进一步降低,由此获得经济与环保效益的双赢。